近日,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联合主办的“艺脉相承・美育未来”手工作品展在教学CD楼展厅正式开展。100余件来自2022级、2023级学生的创意作品集中亮相,涵盖粘土造型、布艺玩偶、纸艺装置、综合材料创作等多个类别,以儿童视角为核心,将艺术创意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,吸引了全院师生纷纷驻足观赏、交流探讨。

作为教育学院美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成果展示,本次展览以“艺脉绵延润初心,美育同行向未来”为核心主题,鼓励学生结合色彩心理学、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知识,围绕儿童成长需求开展创作。扎染系列作品成为本次展览的吸睛焦点:展厅内以靛蓝为主色调的作品群,将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艺术表达相融合——从晕染出云雾纹理的布景织物,到点缀着蓝白花朵的装饰摆件,再到迷你扎染服饰模型,深浅交织的蓝白纹样既传递着非遗技艺的古朴质感,又以灵动的造型适配儿童审美。该系列创作者2023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团队介绍:“我们以‘青蓝’为核心风格,在扎染基础技法上加入立体装饰、场景化陈列的巧思,既展现传统工艺的美感,也希望让小朋友在触摸、观察中,直观感受到非遗的温度,实现审美熏陶与文化启蒙的结合”。

教育学院拓院长在参观展览时对作品质量给予高度评价:“手工创作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模块,本次展览不仅展现了同学们扎实的手工功底和丰富的创意想象力,更体现了大家对基础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——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,既要具备打动人心的艺术美感,更要承载启智润心的教育价值,这正是我院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。”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,学院同步组织了作品评选活动,邀请专业教师组成评审团,从创意性、教育性、实用性三个核心维度,评选出一、二、三等奖及最佳人气奖。




通过展览与延伸活动,学院进一步打通了专业课程教学与基础教育实际需求的衔接通道,为提升学前教育、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动力,也为未来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工作探索了更具实践性的实施路径。